给中学生的国学推荐(二)——老子
中学课外图书的国学部分体现中华的传统文化,中学生们要加强国学的教育与理解。
老子留给后世的只有五千字,但是就是这五千字决定了老子在人类思想史上不可撼动的地位。
通常我们读《老子》看到的是“无为而治”、“绝圣弃智”,甚至是“小国寡民,鸡犬之声相闻,老死不相往来”,但是老子掩藏在“道”的冷漠下的是一种刚猛而且睿智的统治力量。
孔子曾经向老子问“礼”,老子是怎样回答的呢?首先,老子指出孔子过分推崇圣哲前言的虚妄。其次,老子提醒孔子个人在时代中的局限。其三,老子点破孔子在美德和声名上的贪欲。最后,老子强调个人自身的珍爱。这些都令孔子感佩不已。
由此可见,老子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比孔子通透。他讲求随遇而安,顺势而为。人生难免身陷世事纷争,对前贤的过分倚重往往会固步自封,对个人的认知不清往往会举步维艰,对虚名的追逐往往会失落迷惘,这些会是我们忘记自身本来的幸福和愉悦,沉湎于俗世的勾心斗角,最终身心疲惫。
非常之人,方能为非常之事。凡是成为思想家的人,其性格必有异于常人之处。先秦诸子们往往集学者、政客、师者等多重身份于一身,而老子却是一个纯粹的思想家,具有的阴柔内向的极端性格。老子说:“五色令人目盲;五音令人耳聋;五味令人口爽;驰聘田猎,令人心发狂;难得之货,令人行妨。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,故去彼取此。”(《道德经·十二章》)缤纷的颜色使你看不到自然的天真,嘈杂的音乐让你听不到天籁的声音,美味佳肴弄得饮食失去了味道,而驰骋田猎的生活最终令人心情狂躁。五官是精神的门窗,如果听力和视力全花在声色上,精神尽耗在外貌上,那么内心就没有主宰。内心没有主宰,祸福即使像山丘那么明显,人们也无从认识它。
老子学说是乱世之中的良方。受老子学说影响的法家学说缔造了强大的秦国,带来了国家由动荡而统一的变化,但也随即埋葬了秦帝国的统治。而受他影响更深的庄子则站在个体的立场,力图在乱世之中保全自己。
总而言之,老子的思想,就是提醒人不要沉溺,也不要走极端,珍重健康和生命,把名利放在后面。老子永远给我们一个面对当下文化的一种彻底的反思精神,让我们不会沦为某种流俗理念的牺牲品。
最新产品
同类文章排行
- 图书馆图书馆配三要素
- 中小学图书馆(室)规程(修订)
- 知识普及-中小学图书馆藏书量配备标准
- 知识普及-什么叫完全中学呢
- 知识普及-完全中学图书达到生均多少册书才会达标呢
- 十万种中小学馆配图书批发就在北京冉宇图书
- 客户关心的配货率,冉宇图书批发能做到吗?
- 图书批发馆配优秀供应商—冉宇文化
- 冉宇文化拥有12年中小学图书馆馆配经验
- 冉宇文化一万平图书批发现采基地
最新资讯文章
您的浏览历史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