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学课外图书的国学部分体现中华的传统文化,中学生们要加强国学的教育与理解。
荀子所倡导的学习人生,与现在为了升学、找工作而被迫的学习是不同的。荀子讲的是一种面向自我的学习——一种成“人”的学习。他告诫人们要克制自己的欲望,减少自己无心的过错,成为做人的榜样。这种学习的人生是不断的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,在这片土地上优雅而诗意的生活。
荀子是勤苦之人,他不会像老子一样对万事不关心,不会像墨子将自己置于统治者的对立面,也不会像庄子,每天讲故事说寓言,更不会像孟子一样挑战高位者。荀子是通过对孔子思想的阐述来成就自己的,他驳论百家,将原有的学说经过组合创造了一个新的人格。他不仅仅是战国时期儒学的总结者,更是先秦时期学术上的集大成者。
相比于仁德谦厚的孔子,隐逸遁世的老子,滔滔雄辩的孟子,半梦半醒的庄子,荀子是普普通通而且循规蹈矩的,他以严谨朴实的态度对待学问,文章思路绵密逻辑清楚,表达的是一个学着的专业态度。
荀子将“士”分为俗人、俗儒、雅俗和大儒。俗人就是众生中的大部分人——不学无术、不讲道义、爱慕功名利禄;俗儒则是道貌岸然、口是心非之辈,依靠杂取售卖流苏陈言而骗取衣食;雅儒墨守成规、推贤任能却不能有所创见;大儒则像董仲舒——能够建立制度来应对万变之人。
荀子是一个可敬的师长,在告知你人性自私邪恶的基础上要你求学免过,这样的老师是面冷心热的。